文: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、美术评论家 周昌迪
国画大师李苦禅年轻的时候曾发过誓言:画不惊人死不休。几十年过去了,在品味苦禅先生遗作的时候总能联想到那代人奋发努力,心志高远的精神。多少年来,由于占着一个艺术评论的位子,不少人约我点评作品,由于种种原因,大多谢辞,近些时日,我在观看于文梁的作品时,心里有了一点触动,相见时,他说过一句话:人生匆匆,我要用默默的劳作感谢大自然、感谢胶东那片喂养我的土地!听了这些话,我决定拿起笔写点什么,来鼓励一下这个年轻人。
于文梁生长在那个如诗如画的胶东半岛上,在大自然的熏陶下,幼小的心灵便播下中国传统艺术的种子。学校毕业后,他从事文学创作和新闻工作,后来却发现自己“志不在此“,毅然开始学习中国画。他师承贾又福、白庚延、张凭等名家画风,大胆探求中国山水画在当今的表现技法,从自然美、人性美的角度,表现中国画在人类美学视觉世界的存在价值。
于文梁的国画历来倦烦重彩,一支明丽、鲜艳的颜料常常画上几十幅作品,而是特别垂青墨的水的功效,墨和水是他手中两件神奇的法宝。这两样会说话、会显灵的宝物给视者诉说了他心中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潜意的情怀。画中的女性代表了自由的人类,山水代表了大自然的赐予和恒古不变的宇宙造化。
中国画历史悠久,风格多变,历代画家以笔墨状物、传神、抒情、达意,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绘画语言。在丰富多彩的笔墨情趣中,蕴含着画家对物象形神和作品意境的追求,传达画家对生活的体验,并使观者产生美的视觉享受。于文梁的美术作品不是从生活中去采摘现成的果实,而是把自然和意想柔和到一起,来奉献给视觉者一种高层次的理想,让你进入虚实兼有的梦幻境界。不介入中国画是很难理解中国画是怎么画出来的,说很难驾驭可以,说十分简单也可以。于文梁跟我谈到这样一个体会:有时在水边画上一块石头,真是恰到好处,有时基本在同一个地方画上石头可谓“多此一举“,越看越来气。我同意这种说法,因为中国画就是这样充满神奇,对感观的要求非常苛刻。宣纸、水和墨是中国画所“独有“的要素,它能渗涨出你想象不到的意境,而这就是写意的精神。如果没有这种写意精神,就没有诗的意境和浪漫。
于文梁的水墨润融技法是娴熟的,而且线条表达丰富多变,有的凝重而浑厚,有的明丽又娇俏。天下景物,五光十色,一经画家猎获,便使得千里河山缩于咫尺,花团锦簇显于眼前。这就是看了他的作品所给我留下的抹不去的印象。
看画,“形神兼备“四个字不是可以轻易许人的。有些画家,追求一生一世也难以达到。要达到形神兼备则需要“用笔“和“造型“两种功夫。于文梁的骨法用笔和自然造型,说明他正在向这方面努力,这也是他尽毕生之力而追求的目标。知道难,而坚持突进,难关就会被突破。这是大勇、毅力、锲而不舍的精神。只要有了这种精神,于文梁所追求的“形神兼备“便能幻化而生。
说到这里,不要以为于文梁只是埋在笔墨技法中不知道抬头的人。据笔者所知,他作为一位年轻画家,是非常重视和尊重生活的。过去的三年中,他十几次进入鲁中山区,一待就是几个月,吃住都在山沟里,几十幅写生稿,经过筛选,也就只能成就三四幅作品,可谓来之不易。他说过,有真才有美,有美才有善。这道理并非新发现,却是来自他心灵深处的真挚之见。
“学诗漫有惊人句"是李清照“记梦词“中的一樽佳句,其实作画亦是这样。